甘肃省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中国甘肃网8月31日讯(本网记者 程健)8月31日上午,甘肃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完成情况作了通报。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祁连山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冰川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保障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紧迫任务。为做好整改工作,省委、省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方案,统筹省市县三级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整改工作。
整改中,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目标考核办法,通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修订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审批管理办法等,落实地方主体责任。随即,以差别化推进违规项目关停退出、草原生态环境整治、林权证草原证确权等举措,有序推进整改工作。目前,144宗矿业权已通过注销式、扣除式、补偿式3种方式全部退出并完成补偿工作;42座水电站已完成分类处置,9座在建水电站退出7座、保留2座,33座已建成水电站关停退出3座、规范运营30座;25个旅游设施项目已按差别化整治措施完成分类整改。传统共牧区放牧牲畜全部退出并实行禁牧管理。567万亩“一地两证”问题得到解决并确权。
在项目审批监管方面,划定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严禁发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强化规划管控和事中事后监管,保护区核心区208户701名农牧民全部搬迁,迁出区住宅及棚圈全部拆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2017年以来,共落实中央和省级各类生态保护资金195亿元支持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累计下达投资38.56亿元,确保了规划确定的林地保护、草地保护、湿地保护、水土保持、冰川保护、生态保护支撑和科技支撑等7大类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在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督方面,对保护区人类活动现象定期进行卫星遥感监测,严防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生,完成系列生态环境状况监测评价报告,并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
同时,于2018年10月挂牌成立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完善各项制度,累计安排中央投资7.4亿元开展生态恢复、环境监测、空天一体化等建设,有序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另外,通过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试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举措,不断完善了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共涉及的8大类31项整改任务,有明确整改时限的21项已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需长期推进的10项整改任务已纳入日常工作持续推进。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生态状况方面,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森林、灌丛略有增加,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植被指数增幅10.88%,植被覆盖度增幅7.81%,植被生产力增幅达14.8%。环境质量方面,保护区地表水考核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优良,其中Ⅰ类水比例达到5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国家管控要求。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维昌表示,下一步,全省上下将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持续做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推进祁连山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 2021-08-20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担好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 2021-08-20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 2021-08-20撕下“苦甲天下”标签 甘肃“五大”专班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 2021-08-202019年以来 甘肃省综合治理沙漠588万亩 完成规划目标的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