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担好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志红
中国甘肃网记者 李红军
“甘肃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首倡之地’。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担好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坚定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
8月18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志红在“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 实现新变化取得新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说,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率先启动污染现状调查
2019年底,甘肃率先在全国启动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污染现状调查,完成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达标状况调查评估、环境风险企业与应急设施现状调查等报告,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
作为生态环境部首批试点省份,甘肃又率先在黄河9省区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工作,共对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的7大类15小类入河排污口排查,甘肃的试点工作为黄河流域其余省区全面开展排查探索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肯定。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与谋划
“省生态环境厅积极争取和安排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9.3亿元,对65个黄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良好水体保护等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并取得良好效果。”白志红说,在推进项目谋划中,积极争取兰州市纳入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三年累计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1亿元,已下达5.6亿元。
截至目前,已初步形成全省“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库,“十四五”期间我省黄河流域共谋划生态环境保护项目249个,总投资达到105亿元。
加强工业污染源管控治理
加强沿黄38个县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严控严管新增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高耗水企业。完成火电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严格规划环评审查,严格项目环评审批工作。建立了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源管理制度,累计核发排污许可证5126张,重点管理排污单位1799家(登记排污单位17510家)。
提升城乡生活污染处理水平
中央下达的37个医疗废物收集转运项目实施顺利。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不断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明显,探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截止目前,黄河流域流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62座,已有33座已完成提标改造工程,经住建部认定全省18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达到了长制久清目标。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持续巩固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成果,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工作,不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截止目前,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706万亩以上。建成全省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建立流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甘肃省与黄河上下游4省份签订《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健全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协调解决跨界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
同时,深入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初步建立涉及水、气、土、声等环境管理要素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出台《甘肃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在黄河流域设置了3个正县级建制的派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局。
建立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甘肃省与四川省政府正式签订《黄河流域(四川-甘肃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开展省内西北诸河3市7县生态补偿试点并落实补偿试点资金1500万元;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11例。
“经过努力,截至2020年底,黄河流域各市州PM2.5年均浓度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兰州市优良天数历史性达到312天,‘兰州蓝’已成为‘常态蓝’。”白志红说,3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7个百分点;今年1-7月我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相关新闻
- 2021-08-20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 2021-08-20撕下“苦甲天下”标签 甘肃“五大”专班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 2021-08-202019年以来 甘肃省综合治理沙漠588万亩 完成规划目标的125%
- 2021-08-20甘肃省教育厅:部省共建“技能甘肃”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