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出台《规划》 布局“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甘肃网12月21日讯(本网记者 程健)12月21日上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甘肃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就《规划》制定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及亮点特色等有关情况作了通报。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规划》围绕“减污、降碳、强生态”主要任务,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决策部署,立足省情实际,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持续巩固改善、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等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任务。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白志红介绍,甘肃全面完成了“十三五”环保约束性指标,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尤其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碳达峰碳中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短板,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在这一背景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自2019年5月启动编制工作以来,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以及在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编制形成了《规划》,经十三届省政府第1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今年11月27日印发实施。
《规划》的亮点特色主要体现在总体考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三个方面。
在总体考虑方面,对照国家规划框架体系,剔除了与甘肃无关的内容。将祁连山生态环境监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工业园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乡村生态振兴、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甘肃重点任务和特色工作,统筹谋划纳入。针对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统筹碳达峰与碳中和、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等问题与挑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任务举措和目标要求。《规划》还坚持重点任务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系统化的思路,建立了重点工程项目库。
在主要目标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任务是: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持续巩固改善,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2%,市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8%,PM2.5、PM10浓度分别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和55微克/立方米,水质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量累计达到1.84万吨、0.7万吨、2.27万吨、0.0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耗、非化石能源消费,以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放射源辐射事故等达到预期比例。
在重点任务方面,统筹发展与保护,加强管控、优化布局,加快转型升级、培育环保产业,助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清洁利用、低碳转型、绿色技术等,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协同控制,实现对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加大减排与污染源协同治理,巩固改善全省空气质量;深化三水统筹,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土壤和农村环境源头防控,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强化环境安全风险防控,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风险和应急管理体系,着力提升防范与化解生态环境风险能力;探索创新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新格局。
白志红表示,“十四五”期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确保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落地为重点,协同推进祁连山环境监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持续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甘肃。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